天气越来越冷,关节炎患者可谓迎来了难熬的“秋冬”,关节又肿又痛,仿佛千斤重担压于身,怎一个“疼”字了得,苦不堪言!

“我的关节疼,是得了风湿性关节炎吗?”

“得了风湿性关节炎,该怎么办?”……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一般好发于患者的膝盖、脚踝、肩肘腕等部位,而且一旦发生,病情就会反复发作,治愈难度比较大。

每当季节交替之时,风湿这个顽固的敌人,就会时不时来个偷袭,很多患有风湿病的人,都深受其扰。

周身骨痛,关节肿胀,双膝酸软。还时常伴有手脚冰凉,下肢水肿的现象。严重的时候,会坐立不安,整夜都难以入眠。

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症状?

  • 晨僵

晨僵是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指的是早晨或睡醒之后会出现关节发紧、僵硬、活动不灵或受限,轻者起床或温暖后即可缓解或消失,重者甚至整日不缓解。其持续时间的长短是衡量病变活动程度的标准之一。

  • 关节肿痛

关节的肿胀和疼痛是风湿性关节炎的另一个常见的病症。关节疼痛程度常与关节肿胀轻重呈正相的关系,肿胀越明显,疼痛越重。

  • 活动受限

当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严重时就会产生关节活动受限的现象,其受限程度与肿胀、疼痛、关节及周围结构损坏程度相关。大约有90%的患者累及手指关节,尤其是近端指间关节容易发炎,一般远端指间关节极少受累。

  • 关节畸形或强直

由于炎症关节肌肉、韧带及关节囊破环,关节会造成某种额外的变形,如鹅颈畸形、扣眼畸形等。

中医认为,治疗风湿关节炎,不仅需要温血化瘀,活经通络,更要注意调理心肺、脾胃、肾和膀胱。

  • 桂枝芍药知母汤

《金匮要略》中记载:“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原文里的配方是:桂枝四两、芍药三两、知母四两、防风四两、甘草二两、麻黄二两、白术五两、生姜五两、附子(炮)二两。(具体用量建议遵医嘱)

可以看出,药方中一共有九味药,桂枝,芍药和知母为君药,起到主治的作用。

使用桂枝这味药时,桂枝归肺经,同时可以温脾阳、温肾阳

能够很好地补肺、健脾、养肾。当肺的升清作用,肾的蒸腾气化作用,膀胱气化作用正常后,水液就可以正常代谢,循环通畅了,风湿肿痛就消失了。

芍药性微温,味甘。具有镇痛祛淤、通经活络、养血和营、敛阴平肝、清热凉血的功效。知母也是性寒的药材,能够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本方中,桂枝具有发汗解表,化阳助气的功效,麻黄能够辛温解表,利水消肿。防风可以发散风寒,祛风解表。

三者均具有发散解表的作用。而芍药通利水脉,酸性具有收敛的功效,白术可以燥湿利水,止汗,二者为收敛性药物。共同使用,起到辛散和酸收的相互协调作用,还可以解表固里。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的功效,治疗脾胃虚寒,肾阳不足。为补火助阳的第一要药。与桂枝使用,可以驱散寒邪,通络止痛。

此方还可以用于治疗风湿多肌痛,脓毒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腱鞘炎等疾病。

患者,女,38岁。

主诉:一年前夜跑时遇雨,全身湿透,身觉不适。周身骨节烦疼,服药效果不好。一个月后,双膝关节逐渐肿大,骨节变形,膝关节周围出现硬结。现在下肢屈伸不利,行动困难。

西医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中医则诊断为太阳证历节病

治法:驱风解热,化湿散寒。

方药: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桂枝12,赤芍12,知母12,麻黄9,生姜3片,白术15,甘草6,防风12,苡仁30。3付。

复诊:2付后膝关节及脚肿消,膝面硬结缩小,变软。全身关节仍有轻微疼痛。原方加减续服。

反馈:药后关节已不疼痛,双膝硬结消失,病已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