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晨起时会发现脖子 “转不动”,低头看手机久了胳膊发麻,甚至抬头时头晕恶心 —— 这些看似平常的不适,很可能是颈椎病在作怪。南昌贡方堂国医馆陈顺涛主任医师指出,颈椎病多归为 “项痹”“颈肩痛” 范畴,核心是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有时还和肝肾亏虚、风寒湿邪侵袭有关。而且这个病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不再是老年人专属了。

颈椎病会引起哪些问题?

1.疼痛与牵连: 颈肩酸痛、头痛、手臂放射性疼痛麻木;严重时可出现类似心绞痛的“颈心综合征”或胃肠功能紊乱的“颈胃综合征”。

2.神经压迫症状:

椎动脉受压: 头晕、目眩、恶心呕吐。

神经根受压: 上肢麻木、无力。

脊髓受压: 行走不稳(踩棉感)、大小便功能障碍(最严重警告)。

3.植物神经紊乱: 视物模糊、耳鸣、心慌、胸闷、失眠、多汗等复杂症状,易误诊。

中医是如何治疗颈椎病的?

1. 针灸

针灸是缓解颈椎病急性症状的利器。选取颈肩部的局部穴位(如风池、天柱、肩井),以及远端的经络穴位(如后溪、悬钟)。通过银针的刺激,能迅速疏通被阻塞的经络气血,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松弛肌肉、缓解疼痛的效果。

2. 推拿正骨

有经验的推拿医师通过手法,可以放松紧张痉挛的肌肉韧带(理筋),并对于细微的关节错位进行轻柔的调整(正骨)。这不仅能立刻改善颈部的活动度,还能从根本上减轻对神经和血管的压迫。(重要提示:正骨需由专业医师操作,切勿盲目寻求非专业人士暴力扳动,以免造成危险。)

3. 中药内服

这是中医治本的核心。会根据你的具体证型开具方药:

风寒湿型:表现为遇冷加重,颈部僵硬。在治疗风寒束表型的方剂中,葛根汤堪称经典。它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

组成思路:方中以葛根为君药,它能“升阳解肌”,直接把津液和气血输送到项背部,缓解僵硬;麻黄、桂枝发汗散寒,将侵入的风寒邪气赶出去;白芍、甘草缓急止痛,滋养筋脉;生姜、大枣调和脾胃,辅助生化气血。

适用人群:特别适合那些脖子感觉特别僵硬、转动困难,怕风怕冷,有时甚至牵连到后背,身上无汗的患者。

气滞血瘀型:表现为刺痛,位置固定,夜间加重。常用身痛逐瘀汤加减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肝肾不足型:表现为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常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颈椎病日常养护核心指南

多吃:黑豆、核桃、芝麻(补肾强骨);鸡蛋、菠菜(养肝舒筋);牛奶、绿叶蔬菜(补充钙质)。

少吃:冰淇淋、冷饮(加重寒湿);油炸甜食(生湿助痰)。

简方推荐:葛根10-15克泡水代茶饮,或与粥、汤同煮,有助于舒缓颈肩僵硬。

选对枕头:能支撑颈部生理弯曲,仰卧时高度约等于一拳高。

端正姿势:避免长期低头,电脑屏幕垫高,手机举至与视线平齐。

定时活动:每45分钟起身活动颈肩,做“米”字操(动作务必缓慢)。

医案

患者:李先生,40岁。

主诉:每日伏案工作10多个小时,半年前始觉颈部酸胀,晨起尤甚颈部僵痛伴右手麻木6月余,严重影响生活工作。

症见:患者颈部不适,活动不利,颈肩背发僵、怕冷,遇寒痛增,得温痛减。

诊断:项痹(气滞血瘀型)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处方:予葛根汤加减:葛根10g,桂枝10g,木瓜10g,防风10g,生姜10g,白芍10g,甘草10g,羌活5g。

针刺治疗:大椎、夹脊穴、肩井、养老、肩髃、曲池、合谷、外关、天宗。留针30分钟,每日1次。

反馈:三诊(14天后),颈椎活动度回复80%,手麻症状消失。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