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睡个好觉,越来越难。睡眠占据人生的三分之一,但对很多成年人而言,一夜安眠却成奢望。总是睡不着?中医辨证调理失眠!
长期失眠睡不着觉是什么原因?
短期失眠(时间不足 3 个月)多与睡眠环境、作息紊乱、压力、食用咖啡因/药物、身体疾病等有关。
可以考虑调整入睡的环境,尝试找到能帮助自己入睡的方式,比如洗个热水澡、听听舒缓的音乐、喝杯温牛奶,还可以尝试冥想、运动等生活方式来改善烦躁的情绪,大多能自我调节好。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其基本病机通常与心神不宁、脑髓失养、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有关。
中医将不寐大致分为五种证型,每种证型对应的症状:
阴虚火旺型
常表现为:
手脚心热、盗汗、腰酸,常见于更年期女性。
常用方:黄连阿胶汤
日常食疗推荐百合银耳羹、阿胶糯米粥。
肝郁化火型
常表现为:
易怒、口苦、便秘,压力大人群高发。
常用方:龙胆泻肝汤
日常食疗推荐菊花决明子茶、芹菜绿豆粥等。
心脾两虚型
常表现为:
疲劳、食欲差、面色萎黄,常见于长期脑力劳动者。
常用方:归脾汤
日常食疗推荐桂圆莲子汤、黄芪乌鸡汤补气血。
痰热扰神型
常表现为:
胸闷、痰多、口黏,饮食油腻者需警惕。
常用方:温胆汤
日常食疗推荐茯苓薏米粥、冬瓜荷叶茶利湿。
心胆气虚型
常表现为:
易惊醒、噩梦、小便清长,常见于经历重大事件后。
常用方:安神定志丸
中医治疗: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遇到失眠病症当然也并非一味使用安神药物治疗。
内服药物调治
· 入睡难:多因心肾不交,可用天王补心丹、交泰丸。
· 胃不适失眠:“胃不和则卧不安”,需调理胃肠。
· 肝火旺失眠:常生气、肝火旺者,可服逍遥散或加味逍遥丸疏肝理气、清肝泻火。
· 气血不足失眠:心肾不交且气血不足,适合天王补心丹;心肝血虚、年长且焦虑多思者,酸枣仁汤可调补。
· 多梦失眠:老爱做梦多因心血不足养不住心神,做噩梦或因肝血虚、心烦睡不着觉,需根据具体症状调整用药。
中医药还为我们提供了多种自然、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埋线、耳穴压豆、耳尖放血、火龙罐、刮痧拔罐、药膳调理等。
另外,中医常常配合针灸,常规针法包括:
针灸调神三要穴
神门穴(手少阴心经):调节心神,增加δ波(深睡眠波)
内关穴(手厥阴心包经):宽胸理气,平衡交感-副交感神经
三阴交(足三阴经交会):滋阴潜阳,改善潮热盗汗
配穴:心肾不交型取涌泉+神门,肝郁化火型刺太冲+行间。
患者,男,60岁。
主诉:不寐已6月,靠安眠药入睡,纳呆,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沉滑。
【中医诊断】不寐。
【中医辨证】气虚血瘀,痰火扰神。
【分析】心主血脉,主神明,五脏六腑皆主于心,神静则心安,神乱则心烦。心之气血不足,不能荣养脏腑,或气虚血瘀,致心脉失养;或肝气郁滞,久则化火,炼液为痰,痰火扰心,心神不宁,而成不寐病,纳呆,中焦运化不利也;尿黄,内有热也;脉沉滑,舌红苔黄腻,气虚痰阻,湿热内蕴之象也。
【治法】益气活血,化痰清热,宁心安神。
【处方】西洋参5g,生北芪5g,紫丹参10g,云茯神12g,炒枣仁10g,灯心草5g,法半夏10g,广陈皮10g,淡竹叶6g,连翘壳6g,夜交藤10g,生甘草5g。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服药一月余,睡眠质量好转,诸症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