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处于安静的环境时,耳朵里突然响起 “嗡嗡”“蝉鸣” 声。中医学把这种情况称为“耳鸣”,长期耳鸣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发展为耳聋。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是间歇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耳鸣的声音常见的有蝉鸣声、嘶嘶声、响铃声等,还有的会听到机器轰鸣声、心跳声(搏动性耳鸣),而且只有患者本人能够听到这种声音。
南昌贡方堂中医科专家陈顺涛表示,耳鸣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耳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颈椎问题等有关。
耳鸣的响度有轻有重。轻度耳鸣多是间歇性的,只有在安静环境中才被察觉;重度耳鸣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
《黄帝内经·素问·脉解》云:“所谓耳鸣者,阳气万物盛上而跃,故耳鸣也。”揭示了耳鸣的发生与人体阳气过度亢盛、上冲扰动耳窍有关。
(1)肝胆气火上逆:肝与胆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上循于耳,下络于肝。如情志不畅,或暴怒伤肝,肝郁化火,气火循经上扰,因而产生本症。
(2)脾胃痰火上升:多因饮食不节,过食厚味,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聚湿化热,酿成痰火,火性向上,痰随火升,壅阻清窍,遂成本症。
(3)肾虚不能充耳:多由素体不足,精血虚少;或病后失调,肾中元阴亏损;或恣情纵欲,耗伤肾精,耳窍失于充养,发生本症。
有一个治疗痰湿耳鸣的小方子,只有三味药,白术,泽泻和石菖蒲。其中,白术15克,泽泻30克,石菖蒲15克,水煎服。
白术和泽泻,这两味药合起来叫泽泻汤,也是《金匮要略》里的名方,张仲景用它来治疗“支饮苦冒眩”,就是说,一个人身体里有痰湿水饮,老是头晕,不清醒,就像乌云蔽日一样,这种情况下,单用白术、泽泻两味药就管用。
白术和泽泻是治水绝配,白术守住中焦,既能健脾,又能除湿;泽泻在下焦,引水下行,使水气不上逆。
而石菖蒲是直接针对耳窍的,它是药引子,就好像在你迷路的时候,为你找个带路的人一样。有了石菖蒲,这个方子就万无一失了。
这个方子药味虽然比较少,但药效却一点儿也不差,只不过,它针对的症状比较单一,也就是说,如果你在耳鸣的同时又常常伴有头昏头重,胸闷气短,这个方子就很适合。
医案
患者,女,54岁。
主诉:自诉耳鸣反复发作三年多,时轻时重,曾服六味地黄汤、知柏地黄汤、杞菊地黄汤、补中益气汤、天麻片等均未效。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拟“神经性耳鸣”。
症见:精神不振,表情痛苦,四肢沉重,气短乏力,面色不华,耳鸣如潮,时有重听眩晕,视力减退,胸闷脘痞,口中甜腻,如饥似饱,纳谷乏味,渴饮不多,大便不调,小便黄少,舌质淡红、苔黄而腻,脉濡数。
中医辨证:中焦湿热,脾失健运,气血亏虚
治则:清热化湿,醒脾健胃,益气养血
【处方】方用兰香饮子加减。
佩兰(后下)、白芍、党参各20克,升麻、白豆蔻(后下)各6克,知母、大枣、黄芩各15克,生石膏(先煎)50克,葛根30克,天麻10克,草决明25克,水煎服,每两日一剂。
二诊:服药四天,精神已有好转,耳鸣、眩晕、口中甜腻减轻,重听消失,视物清明,纳食有味。
药中病所,固守原方,再进五剂,连服10日,诸症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