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的月经意味着脏腑功能协调,气血充盈通畅,但不是每个女性都能拥有,有的提前好几天,有的推后好几个礼拜,令人十分困扰。南昌贡方堂国医馆陈顺涛主任医师指出,当月经周期、经量、经色出现异常时,便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失衡的警示信号。

为何会出现月经紊乱?

1.肝郁:气滞血瘀,致月经推迟、血块;郁而化火,则月经提前、量多。

2.脾虚:气血不足,致月经推迟、量少;气虚不固,则月经提前、淋漓。

3.肾亏:阴虚火旺,致月经先期、量少;阳虚宫寒,则月经后期、痛经。

4.邪阻:寒凝致血行不畅,热扰致经血妄行,湿滞致经期紊乱。

月经不规律的症状与危害有哪些?

周期异常:月经提前(<21天)、推迟(>35天)或先后无定期。

经量异常:经量过多(>80ml)或过少(<20ml)。

经色质异常:色淡、色暗、色黑,质稀薄或粘稠、血块多。

伴随症状:痛经、经前乳房胀痛、头痛、情绪波动、面部痤疮、腰膝酸软等。

影响生育:是导致不孕症和早期流产的重要因素。

加速衰老:卵巢功能减退引起的月经不调,常伴随皮肤松弛、色斑等。

引发其他疾病:长期月经不调可能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的外在表现,且易引发贫血、内分泌失调。

中医如何调理经期紊乱?

中医治疗的核心是“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今天陈医师针对不同症型,给大家带来几款效果显著的经典方!

肝气郁结证

表现:月经先后无定期,量或多或少,色暗红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喜叹息。

治法:疏肝理气,和血调经。

经典方:逍遥散加减。若肝郁化火,用丹栀逍遥散。

气血虚弱证

表现: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坠感,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神疲乏力。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经典方:八珍汤或归脾汤加减。

血寒证

表现: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块,小腹冷痛,得热则减,畏寒肢冷。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经典方:温经汤(《金匮要略》)加减。

血瘀证

表现:月经后期或淋漓不尽,色紫黑有血块,小腹刺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痛减。

治法:活血化瘀,调经止痛。

经典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医案

患者:万女士,26岁。

主诉:月经推迟不规律2年,常40-50天一行,量少色暗,经前乳房胀痛明显。

诊察:面色欠华,情绪低落,常感疲惫,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辨证:肝郁血虚,脾肾不足。

治法:疏肝健脾,养血益肾。

方药: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

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熟地、川芎、菟丝子、枸杞子、丹参、香附。

反馈:服药14剂后,自觉情绪及乳房胀痛改善。继续调理两个月经周期,月经周期缩短至35天左右,经量增加,色泽转红。嘱其保持心情愉快,配合饮食调理,随访半年月经基本规律。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