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每月那几天都腹痛难忍、手脚冰凉?是否面色暗淡,总感觉小肚子凉飕飕?这很可能就是“宫寒”在作祟。

宫寒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南昌贡方堂国医馆中医妇科医生万倩雯指出,“宫寒”的本质是肾阳不足、寒湿凝滞于胞宫,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其形成非一日之寒,主要与以下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1.贪凉饮冷,内寒直中
这是最直接的原因。长期嗜食生冷寒凉之物,如冰淇淋、冷饮、冰镇水果,这些“内寒”会直接损伤脾胃阳气,继而累及胞宫,如同将一块冰直接放入体内。
2.衣着单薄,外寒侵袭
尤其在现代,低腰裤、露脐装、短裙等服饰,使得腰腹、后背等重要穴位(如命门、神阙)长期暴露在外。风寒邪气由此长驱直入,直中胞宫,为“宫寒”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3.过度劳累,阳气耗损
中医认为“劳则气耗”。长期熬夜、精神压力过大、体力透支,都会大量消耗人体的阳气(肾阳)。当身体的“小火炉”燃料不足,无法温煦全身,自然就会趋于寒凉。
4.久居湿冷,环境所致
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或者夏季长时间待在低温的空调房里,外界的寒湿之气会逐渐侵入人体,停滞在经络脏腑,久而久之便形成宫寒。
宫寒有哪些症状表现?
1.月经异常:痛经(小腹冷痛,得热则缓),月经色暗、有血块,月经推迟、量少,甚至闭经。
2.腹部及全身发凉:小腹部、臀部、手脚常年冰凉,怕冷,穿衣总比别人多。
3.面色与体态:面色晦暗或苍白,容易长黄褐斑、黑眼圈;身体易浮肿,尤其是腰腹部赘肉难减(中医认为“寒则凝”,脂肪易堆积以御寒)。
4.生殖系统问题:备孕困难(子宫环境如“冷土壤”,难以孕育种子),白带量多、清稀如水。
5.其他全身症状:精神不振,腰膝酸软,性欲冷淡,小便清长,夜尿多。

宫寒痛经中医怎么调理?
面对复杂的宫寒问题,万倩雯医生尤其推崇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千古名方——温经汤。她指出,此方之妙,在于它并非简单地“加热”,而是温经散寒、养血祛瘀、益气健脾多管齐下,能从根本上改善宫寒体质。
温经汤出自《金匮要略》,由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组成。
方解
吴茱萸 + 桂枝 + 生姜:吴茱萸温肝暖宫、散寒止痛,桂枝温通经脉、驱散寒气,生姜温中散寒,三药搭配像“给子宫‘开暖气’”,快速赶走寒邪;
当归 + 白芍 + 川芎 + 阿胶:当归、白芍、川芎养血调经,阿胶滋阴补血,帮子宫补足“气血养分”,避免寒邪去除后气血不足;
人参 + 甘草:人参补气健脾,甘草调和诸药,增强身体“阳气生成能力”,从根源减少宫寒复发,适配南昌女生因贪凉、湿冷导致的脾阳不足;
牡丹皮:少量牡丹皮活血祛瘀,针对宫寒导致的经血不畅、有血块,让经血顺畅排出,缓解痛经。
加减妙用
若痛经严重、血块多(寒瘀重):加益母草 15g、延胡索 10g(活血止痛,促进血块排出);
若手脚冰凉、怕冷明显(阳虚重):加附子 6g(先煎,温阳散寒)、艾叶 8g(暖宫止痛);
若白带多、小腹坠胀(湿气重):加茯苓 12g、白术 10g(健脾祛湿,减少白带);
若备孕女生:加菟丝子 12g、枸杞子 10g(补肾益精,改善排卵环境)。

医案
患者:秦女士,29岁。
主诉:痛经史8年,近两年加重,需服用止痛药方能缓解。月经推迟7-10天,经色紫暗、血块多如膜,小腹冷痛必须用热水袋敷贴。平日手脚冰凉,面色苍白,备孕一年未果。
初诊:见其舌淡苔白、脉沉紧。
辨证:寒凝胞宫,冲任虚寒,兼有血瘀。
治以: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开方:温经汤加减,稍佐莪术以增强活血之力。
效果:
首月调理后:刘女士反馈此次痛经大为减轻,已无需服用止痛药,血块明显减少,感觉小腹有暖意。
连续调理2个月后:月经周期恢复至32天,经色鲜红,血块基本消失,手脚转温,面色也变得红润有光泽。
后续:在万医生的指导下继续巩固调理,两个月后成功怀孕。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