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许多女性都曾受妇科炎症(如阴道炎、盆腔炎等)的困扰,最令人烦恼的不是急性发作时的瘙痒、疼痛,而是其“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反复性。西医治疗往往能快速缓解症状,但为何总是反复?南昌贡方堂国医馆陈顺涛主任医师认为,关键在于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反复发作的炎症,不仅仅是局部的“细菌”或“霉菌”问题,更是全身内在环境失衡的局部表现。
为何炎症会“反复发作”?
中医将妇科炎症归为“带下病”、“阴痒”、“妇人腹痛”等范畴。其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在于本虚标实。
1.本虚——正气不足,免疫力低下
脾肾两虚为核心:
脾虚(因劳累、饮食不节)导致运化失常,生湿,湿气下注为炎症提供“温床”。
肾虚(因流产、久病)导致固摄无力,抵抗力下降,且肾阳不足会加重脾虚生湿。
肝郁气滞为推手:
压力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热,热与湿结合形成 “湿热” ,下注阴部引发炎症。
2.标实——湿热、寒湿、瘀血
湿热下注: 黄稠带下、瘙痒剧烈(如细菌感染)。
寒湿凝滞: 白稀带下、小腹冷痛(如霉菌感染反复)。
瘀血内阻: 小腹刺痛、经血有块(因炎症日久,气血不畅)。
中医如何治疗?多管齐下,扶正祛邪!
外治法
中药坐浴/熏洗: 使用黄柏、苦参、蛇床子、百部等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的中药煎汤,直接清洗外阴或坐浴,能快速缓解瘙痒、白带异常等症状。
中药栓剂: 如保妇康栓等,适用于宫颈炎、阴道炎,局部给药,作用直接。
针灸疗法: 选取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可健脾补肾、通调冲任、清热利湿,增强整体免疫力。
艾灸疗法: 尤其适用于寒湿体质者。艾灸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穴位,能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改善盆腔环境。
内服中药
据患者的体质和证型,开具个性化方剂。目标是健脾祛湿、补肾固本、疏肝清热、活血化瘀。
今天陈医师给大家带来几款针对妇科炎症反复发作有显著效果的经典方!
止带方(适用于湿热下注)
组成: 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牛膝。
功效: 清热利湿止带。
完带汤(适用于脾虚湿盛)
组成: 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芥穗、柴胡。
功效: 补脾疏肝,化湿止带。是治疗白带清稀、量多不断的经典方。
易黄汤(适用于脾肾两虚,湿热带下)
组成: 山药、芡实、黄柏、车前子、白果。
功效: 固肾健脾,清热祛湿。适用于白带粘稠、色黄有异味,但又有腰酸等肾虚表现者。
日常注意与调护
饮食有节:
忌口: 严格少吃或不吃甜食、油腻、辛辣刺激、生冷寒凉的食物(如冰淇淋、冷饮),这些都会助湿生热。
宜食: 多吃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红豆、茯苓、扁豆等。
个人卫生:
穿宽松、透气的纯棉内裤,保持外阴干燥。
清洗外阴时用清水即可,避免过度使用妇科洗液,以免破坏菌群平衡。
经期、产后严禁房事和盆浴,防止邪毒入侵。
医案
患者: 李女士,35岁,程序员。
主诉: 白带增多,呈豆腐渣样,外阴瘙痒反复发作2年多,使用多种抗真菌药膏和栓剂,用药时好转,停药后不久即复发。伴有精神疲惫、胃口差、大便稀溏、小腹有坠胀感。
查体: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
辨证:脾肾阳虚,寒湿下注。
开方:内服完带汤合易黄汤加减,以健脾祛湿、温肾止带为主。配合中药(蛇床子、苦参、黄柏、花椒)煎汤坐浴,以缓解瘙痒。
复诊:症状明显缓解后,以扶正固本为主。内服方中加入更多补肾阳的药物如菟丝子、淫羊藿,并重用健脾的党参、黄芪。同时嘱咐患者每日艾灸足三里、关元穴。
结果: 治疗一个月后,白带恢复正常,瘙痒未再发作。精神、胃口改善。嘱其继续注意生活调护,随访半年未复发。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具体药物用法用量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辨证加减服用,切忌私下盲目用药。